
最近民進黨內外獨派接連推動多項憲政改造議案,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一是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長獨派大佬辜寬敏所提有關制憲公投事宜,即「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及「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針對這兩項全台性公民投票提案,中選會決議予以駁回,指出兩個公投是為類似所謂「諮詢性公投」,並未符合《公投法》規定,因此並無法推動。
二是民進黨內第三大派系正國會也在立法院提出修憲方案,倡議將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因應國家同意前之需要」,變更為「因應國家發展之需要」;擬修正主權及領土範圍;改變象徵性政治符號等。
值得進一步探討是,這兩項憲政改造議題,是否折射黨內派系及黨外激進台獨勢力在制憲議題合謀,隱藏黨內派系權力競逐及合作關係呢?這樣政治聯盟是否具有壯大黨內獨派政治聲勢,但卻無法撼動「維持現狀」訴求呢?反而難以維持民進黨執政最大多數聯盟呢?儘管憲政改造議題涉及重大政治事項變更,唯並不具有政治現實上可操作性;但對獨派擴大政治天平砝碼效果卻有其助益。
「中選會」依據程序排除公投議案,避免藉由憲政改造工程「變更現狀」
「中選會」兩項公投案皆依據《公投法》程序,經聽證會和審查會要求提案人補正,其中憲法改造案逾期未補正被駁回;另一項要求總統推動新憲法案,則是委員會認為補正後仍無法澄清疑點被駁回,唯兩案可依法提出行政救濟。激進獨派推動制憲公投,為其激進台獨主張政治意識表達,藉由制定新憲法意圖改變現狀;尋求台獨主張公民意見表達機會,驅使蔡英文政府必須服從激進獨派主張。
然這種類似諮詢性公投議案,並非《公投法》所規定範疇導致其無法推動。民進黨當局從公投程序排除兩項公投制憲議案,避免台灣社會內部泛藍與泛綠政治勢力在憲政改造議題上激烈衝突,遏制進一步撕裂族群和諧及國家認同。
黨內派系及黨外激進台獨勢力在制憲議題合謀,隱藏黨內派系權力競逐及合作關係
目前民進黨內最有可能問鼎2024年總統大位,主要是中生代新潮流系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及桃園市長鄭文燦,及正國會的前台中市長、交通部長林佳龍;元老派蘇系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獨派大佬辜寬敏挑起兩項制憲公投議案,以及以立法院長游錫堃為精神領袖正國會提出變更領土主權修憲案相互輝映,其支持對象及政治代理人分別是新潮流的賴清德及正國會林佳龍,這折射出雙方可能即將形成政治聯盟,這恐將鄭文燦加以邊緣化。
辜寬敏曾要求呼籲蔡英文只任一屆,而後由賴清德替代參選總統,辜為賴鐵桿擁護者。而林佳龍原為接班梯隊,然在台中市長尋求連任之際卻慘遭滑鐵盧;若想再政治攀爬則不可能重回台中市長選舉,而可能尋求與賴清德搭配擔任2024年總統大選之副手。
正國會不僅在憲法增修條文前言提出將「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改為「因應國家發展之需要」;其所提涉及「領土變更」、「國家主權」等修憲案,與黨外激進台獨組織相互呼應,目前也僅有正國會立委表態要連署。由於涉及高度敏感領土與主權議題,恐激發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
該派系表示,相關條文並無更改憲法本文「固有之疆域」;而在增修條文中,改為「領土範圍為憲法效力所及地區」,以切合國家實質治理的範圍,只是符合現狀並無修改領土範圍。這種頻繁且大動作推動修憲之政治行為,不僅在於與黨外內獨派政治結盟,也是為取得政治影響力及政策、路線話語權。
黨內外獨派政治結盟固然提高正國會政治影響,但卻排除中間選民對民進黨支持
台灣制憲基金會所提公投議案,主要涉及制定一部籠統含糊新憲法,及要求總統啟動憲政改造工程,此種公投目的主要是要求台灣領導人成為新憲法推動者,但未涉及新憲法內容;但正國會推動憲改工程則是涉及領土、主權及政治象徵性圖騰改造。民進黨內獨派與黨外激進獨派形成政治上聯盟,裡外接應試圖迫使蔡英文從主張「維持現狀」,到翻轉為「變更現狀」。
然而,這樣的政治聯盟固然壯大黨內獨派政治聲勢,但並無法撼動台灣社會主張「維持現狀」訴求,這不僅難以維持民進黨執政最大多數聯盟,拉攏中間選民擴大群眾基礎;也會刺激大陸當局對台政策更加強硬,動用《反分裂國家法》處理台獨分裂勢力問題。
其實,因為修憲案通過立法院程序及公投程序其門檻非常高,激進變更現狀的修憲案通過並不容易。
在立法院審議程序方面,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修憲要由四分之一立委提出,四分之三立委出席投票,其中四分之三的立委決議後才能進行公民複決;在公投程序方面,依照2020年台灣選舉人數為基準,需要966萬同意票,始能通過。要通過這兩道程序高檻頗為不易,民調結果指出有50.7%過半數的民眾認為不會太高,僅31.6%的民眾認為修憲門檻太高。
換言之,獨派要下修修憲門檻的台灣社會基礎並不足,實際而論,正國會所提出修憲案在沒有獲得民進黨整黨支持前提下,幾乎不可能成為黨版提出案。而民進黨版本在國民黨不支持前提下,也不可能通過立法院程序,除非國民黨配合之。
基本上,「台灣制憲基金會」所提兩大公投議案,純粹是藉由形成一股民意壓力,迫使蔡英文進行一場變更現狀的憲政改造工程;第一個公投議案涉及制定新憲法,恐被質疑「變更現狀」而非「維持現狀」;第二案要求蔡英文啟動憲政改造工程,在520蔡就職演說中已公開倡議修憲,故此舉為畫蛇添足實無必要性。
至於正國會所提修憲方向雖屬於理念型修憲,但已涉及重大事項變更,唯並不具有政治現實上可操作性,無論是立法院修憲程序或公民投票複決門檻,皆難以跨過。既是政治上不具有可行性,其目的則是藉由創設議題達成與黨內外獨派進行政治聯盟,擴大政治天平砝碼效果。
當前民進黨內最大派系分別是英派、新潮流、正國會、海派及蘇系等,正國會採取台灣正名偏向台灣獨立主張,利於凝聚反對英派、新潮流的獨派,頗有聚集政治能量之作用,這利於為該派系在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及2024年總統大選攻城掠地鋪路,形成足以挑戰或蓄積結盟新潮流系的政治實力,提高政治權力分配之要價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