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昌/1111不只是光棍節 而是「五月花盟約」紀念日

● 姚孟昌/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無論川普陣營如何忿忿不平,甚至揚言要透過司法訴訟來挽救其敗選命運,美國大選業已底定,拜登贏得總統一職並將於明年1月20日宣誓就任。國人隔岸觀選,不免擔憂在媒體崩毀與中國強力滲透下,美國民主是否已然陷入困境。更擔心美國維護台灣安全的決心是否因此動搖。

只是台灣人民常忘記美國之所以強大並非取決於總統一人,而是在於其憲政體制;美國民主基礎在於公民美德與自由傳統;憲政制度與公民美德的存續發展,關鍵在於典範及教育。

當美國人民在預備感恩節假期之際,若能記得今年是「五月花盟約」(Mayflower Compact)誕生400週年,內心也將得到鼓勵與安慰。

五月花盟約 邱吉爾讚「人類史上最重要文獻」

這份讓英國首相邱吉爾讚譽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特殊性在於它是由一個原始政治團體,基於自存互利目的所簽訂之自發性條約。盟約是簽署者決心告別過去,在新世界建立家園與自由國度的誓約。

這份文件由41位成年男性代表五月花號上全體成員102人在美國麻州鱈魚魻簽訂,時間為1620年11月11日(這日期是根據英國儒略曆記年,換算當今曆法為1620年11月21日)。

「五月花盟約」的特別處在於,部分簽署者是因宗教壓迫不得不避居荷蘭的英國清教徒,他們遠渡重洋為了尋找信仰的山上之城。

另一部分簽署者是荷蘭長老教會會眾,他們遵照加爾文教導,向來以代議長老機制進行內部自治。

大部分簽署者為與倫敦「維吉尼亞公司」簽訂墾殖契約的拓荒者,他們乘船前往維吉尼亞殖民地尋求謀生機會。這些人不受宗教社群之教規與習慣約束,唯一遵守的是公司規章。

當這三個群體成員無法抵達原訂目的地時,無論是與「維吉尼亞公司」簽訂的契約、長老教會社群規約,或是清教徒宗教法則,無法對全體產生規範效力。

他們盱衡情勢,若彼此堅持互不統屬、各自求生,每個人終將為嚴寒、貧瘠、險峻的自然環境所吞沒。若欲結合成一個緊密共同體共度難關,那麼維繫此一共同體的規範何在?

對五月花號上的乘客而言,這規範既非世俗亦非神聖,而是基於每個人自存自利之需要,基於共同理性與相互倫理,在自由意志下商定並簽署的一份公約,此即為今天我們所稱的「五月花盟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