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府日前同意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消息一出歐盟及美國無不支持,連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都表示「對中國來說是一省,對他人來說是一國」。事實上在東京奧運期間,我國被中國打壓的現況就隨著賽事進入國際社會的討論。當國際社會都在討論「Taiwn is a country」之時,台灣人卻深陷對「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認同拉扯;部份人認同「台灣」這個名字,也有人認為「中華民國」才是這個國家的根。但如果跟一個外國人說「I’m come from Republicof China.(我來自中華民國)」,他們多數只會認為你來自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現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相同政府統治,因此還需與外國朋友進一步解釋為何有這種現象。
上述案例在筆者眼裡是相當荒謬的事情,明明許多人民都知道我們是台灣,卻因為名稱需要與他人解釋。美國、日本等國家稱呼我們為「台灣」的重要意義,或許是他們比起台灣人本身更願意區分兩岸的差別。除了名稱外,台灣人更多的是對國族認同的不一致。
陳隆志老師在《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一書提到,台灣最終要以「民族自決」公投的方式確立台灣國家建立,但台灣一直止步不前的理由,無非是民眾對於「台灣」的認同存在觀念差異。這是因為台灣內部缺乏共識,因此無論國家名稱或民族認同,甚至是簡單的統獨立場都造成台灣無法正常國家化的現狀。
但綜觀國際社會,當前全世界都在討論台灣時,卻還是有人不認同自己的國家。且在各種國際組織會議與運動賽事,被中國吃盡豆腐,台灣人民應該要有自覺。